法律诊所教学实训软件的使用对法学教育有何影响?
法律诊所也即诊所式的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它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美国,已通过实践被证明是一种法学院学生获得法律经验、培养实务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其突出的实践性特色具有单纯课堂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可用于培养大量的法律实务人才,并加强对理论性研究的理解和实践配套经验。
诊所式法律教育发端于美国,又称“临床法律教育”。系指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原则上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其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以此促进学生对法律理论的深入理解。其优点在于培养法学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意识,特别是律师职业技能,以实现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 。
法律诊所在中国起步较晚,北大、人大等7所大学的法学院到2000年才率先引进该课程,并将课程定名为“法律诊所”,产生了较广泛的影响。截止到2010年6月18日,中国诊所法律教学委员会共有134个会员院校,其中已经有82个会员院校开设了法律诊所课程。法律诊所教学在中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法律诊所委员会的委员们在提高学生法学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能力的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法律诊所”课程通常以真实案件为对象和“教材”,由课堂教学和案件代理两部分组成。课堂教学围绕学生承办的案件,采取提问、讨论、模拟、反馈等方式,在互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获得事实和法律上的认识和判断,一改“满堂灌”的传统作法。课堂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法律帮助,自主完成案件的代理任务,对案件代理的全过程负责,学生感受到压力也更有动力,法律知识和实务经验得到极大的丰富,能力有明显提高,法律诊所课程因此受到学生的认同和欢迎。
法律诊所教育为我国改良现有实践教育方式提供了借鉴模式,弥补了我国法学教育在现阶段的不足。当前,法律诊所基本采用设立法律援助式诊所的方式建立,探讨如何将法律诊所与法律援助有机结合具有普遍意义。
杭州法源的《法律诊所教学实训软件》是一款服务于高校教师课程教学,通过学生自主练习及教师安排实验的训练方式,结合软件提供的知识点训练以及大量系统案例的使用,帮助学生**提高法律职业的实训性系统。
系统以法律诊所教材为基础,主要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基础课程练习和综合练习来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法律实践能力,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法学专业特点,发展诊所法律教育,推动法律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具备法律职业技能和具有法律职业道德的应用型法律人才。
法源法律诊所教学实训软件根据法律诊所教学大纲来设置业务,主要包括会见、事实调查、法律研究、咨询、调解、谈判、诉讼、律师事务文书制作、合同书写与审查、公证、劳动仲裁、礼仪知识训练、法律思维训练、综合练习、互动练习、视频教学、真实代理、案例教学等多种业务环节。系统课程设置旨在以一种独特的学习模式传递专业的律师思维教学,熟悉律师委托代理实务工作。本系统强大的功能、丰富的案例资源能有效帮助教师解决教学案例资源匮乏,学生成绩管理工作量大的难题,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调集学生上课积极性,增强课堂互动性,师生交流。